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


自從胡鑫宇失蹤106天后遺體被發(fā)現,關于胡鑫宇事件的疑問越來越多。是自殺還是他殺?遺體為何100多天后才被發(fā)現?錄音筆里是什么內容?2月2日上午,胡鑫宇事件新聞發(fā)布會在江西鉛山縣召開,關于胡鑫宇事件的六個疑點,官方作出回應。



胡鑫宇的死亡原因是什么?是自殺還是他殺?


發(fā)布會通報,2022年10月14日,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致遠中學高一學生胡鑫宇失蹤。事件發(fā)生后,組織有關部門和各方力量,持續(xù)開展調查搜尋工作。2023年1月28日,胡鑫宇尸體被發(fā)現。在國內權威刑事技術專家現場指導下,省、市、縣公安機關聯合工作專班通過開展調查訪問、現場勘查、尸體檢驗、物證檢驗鑒定等工作,認定胡鑫宇系自縊死亡,尸體發(fā)現地系原始第一現場。一圖看懂胡鑫宇事件時間線>>>


尸體發(fā)現的位置在哪里?


尸體發(fā)現地位于鉛山縣河口鎮(zhèn)金雞山區(qū)域的某糧庫院內。中心現場位于糧庫院內北部洼地竹樹雜林中,洼地高低落差約6.3米,竹樹雜林呈不規(guī)則狹長條形,面積約9300平方米。在靠近尸體頭部的圍墻內側紅石凸出部位,發(fā)現黑色錄音筆一支。在中心現場沒有打斗、拖拽痕跡。


糧庫離學校距離不遠,遺體為何100多天后才被發(fā)現?


據江西省公安廳黨委委員、副廳長、公安廳指導組組長胡滿松介紹,發(fā)現胡鑫宇遺體的糧庫與校園宿舍直線距離226米,步行距離約400米,曾先后四次進入糧庫搜尋,曾在發(fā)現地附近搜尋,因處于樹林洼地,植被茂密,未發(fā)現異常情況沒有繼續(xù)深入搜尋,而是要求糧庫自查,說明工作存在不足。


錄音筆里記錄了什么內容?是否被人為合成剪輯?


經公安部鑒定中心對錄音筆內音頻文件進行恢復,與胡鑫宇生前留存的語音進行聲紋比對,結合調查情況,確定在現場提取封存的錄音筆系胡鑫宇持有使用,錄音內容不存在人為合成、篡改情況。2022年10月14日17時40分,23時08分胡鑫宇錄制的兩段音頻清晰表達了自殺意愿。


胡鑫宇生前的心理情況如何?


經心理專家訪談、分析,結合胡鑫宇失蹤前行為,認為胡鑫宇性格內向溫和、孤獨,在意他人看法,少與人做深入的思想情感溝通,情感支持缺失,缺少情緒宣泄渠道,常有避世想法,具有隨時隨地在書本上記錄自己情緒、想法的習慣。2022年9月到致遠中學就讀后,因學習成績不佳造成心理落差,加之人際關系、青春期沖動帶來的壓力,造成了胡鑫宇失蹤前心理狀態(tài)失衡,表現為入睡困難、早醒、醒后難以再入睡等睡眠問題,存在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困難等認知功能障礙,存在內疚自責、痛苦、無力無助無望感、無意義感等情緒問題,進食出現異常,有明確的厭世表現和輕生傾向。


兩根鞋帶是否能承載胡鑫宇縊吊重量?


經過檢驗鑒定,胡鑫宇自己使用的鞋帶單根長147厘米,寬0.8厘米,該材質與同類型棉質鞋帶相比具有不易腐、拉力強的特點,經偵查實驗,同款鞋帶在緩慢拉升狀態(tài)下,最大承重量85公斤。此外,隨時間推移,尸體腐敗后水分會流失,延長了鞋帶的承重時間。所以沒有發(fā)生斷裂。閱讀全文>>>




2月2日是第27個世界濕地日。濕地承載著重要生態(tài)功能,被稱為“地球之肺”。“十三五”以來,北京全市累計恢復建設濕地1.2萬余公頃。濕地成為了市民們短途親近自然的不二選擇。2023年的春天即將到來,小編整理了不少短途濕地游覽區(qū)供你參考,周末約上小伙伴們一起出游吧!



野鴨湖是全國“熱門觀鳥目的地”之一,這里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通道上的重要驛站,有大量候鳥在此棲息停留。據統(tǒng)計,截至2021年底,野鴨湖濕地自然保護區(qū)鳥類共計有348種。有大鴇、金雕、白天鵝、灰鶴,如果運氣好,還能看到黑鸛、東方白鸛等珍稀鳥類。



說到密云水庫,首先想到的就是肥美新鮮的水庫魚,真是忍不住流口水。密云水庫也是國家重要濕地,調節(jié)區(qū)域水生態(tài)平衡,也是北京市民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地。圍繞水庫還建成了一條110公里長的環(huán)湖公路,沿環(huán)湖公路繞行,可以看到整個密云水庫,猶如一幅色彩斑斕的山水畫卷。



翠湖濕地公園將轄區(qū)劃分為開放區(qū)、封育保護區(qū)和封閉區(qū)三部分。開放區(qū)每周有三天對公眾限時開放,每天限300個名額,個人家庭或者團體可以網上預約免費入園。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開玩笑稱,“賊難預約,開號要秒點”,其人氣可見一斑。


隨著環(huán)境改善,過境翠湖濕地的鳥類種群及數量持續(xù)增加,目前,翠湖濕地已成為北京市區(qū)鴻雁、蒼鷺、普通鸕鶿最大的自然繁殖場所。



北海公園中大錦鯉和鴨子組成的獨特組合,讓人過目難忘;春季,北京雨燕來訪,在北海公園古建筑的梁、檁、椽中繁衍生息。7月后,北京雨燕陸續(xù)飛往南非高原,完成1.5萬公里的遷徙,再見就是來年2月。閱讀全文>>>


那么,為了保護這些美麗的濕地,我們普通人可以做些什么?


北京林業(yè)大學生態(tài)與自然保護學院教授、國家林草局自然保護區(qū)研究中心秘書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起草專家團隊負責人張明祥表示,濕地保護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我們可以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包括選擇綠色生活方式,減少對水資源的消耗;杜絕向濕地排放污水、丟棄垃圾;不吃野生動物,不參加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活動;積極參加濕地科普宣教或培訓等,增強濕地保護意識,最終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和支持濕地保護的良好氛圍。閱讀全文>>>




說完北京的濕地,我們再來看看北京的天空。今天上午,北京天空出現日暈現象,太陽周邊有一個大光圈環(huán)繞,日暈外部還出現了彩虹色的環(huán)天頂弧。太陽左右兩邊出現了一對“幻日”。記者詢問科普專家后了解到,上述光暈是一種大氣光學現象,都與冰晶的折射有關,其中最常見的是日暈,幻日、環(huán)天頂弧較少見。



北京今天出現的是22°暈,較為常見,全球各地一年四季都可以出現。什么叫22°暈?這是由觀測者對暈環(huán)所形成的視角半徑而得名。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動作判定22°暈,如果伸直手臂,張開五指,大拇指尖對齊太陽,小指尖所對的差不多就是22°暈。記者測試了一下,發(fā)現今天出現的確實是22°暈。需要注意的是,“日暈”不能直接裸眼觀察,最好戴上太陽鏡觀賞。



氣象專家介紹,幻日并不十分罕見,當能見度比較好、天空中薄云較多、云中的冰晶整齊垂直排列時,就可以將太陽光折射出“幻日”。去年黑龍江省遜克縣、廈門、烏魯木齊等地都出現了幻日,今年1月份泰山之巔也有幻日現象。


此外,還可以觀察到太陽旁邊有彩虹色的弧度,這是環(huán)天頂弧,也被稱為“天空的微笑”。出現“環(huán)天頂弧”也是由于高空中出現了由冰晶構成的云,光線從冰晶的上平面進入,經折射從側面射出,表現為靠近天頂的接近半圓的彩弧。在中緯度地區(qū),環(huán)天頂弧主要出現在早晨和傍晚。


從氣象角度來看,“日暈”多出現在高空有均勻云層時,高空水汽較為充沛且存在一定的上升運動。民間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的說法,日暈在一定程度上是天氣變化的一種前兆,天氣有可能轉陰或下雨。


北京昨日陽光明媚、天空晴朗,今天云量增多,為上述光暈的出現打下了基礎。明天開始,北京天氣逐漸轉晴,氣溫有所回升,后天最高氣溫將達9℃,不過晝夜溫差大,公眾需注意防范呼吸系統(tǒng)和心腦血管疾病。閱讀全文>>>




2月1日,第27屆LG杯世界圍棋棋王戰(zhàn)決賽在中國棋院進行,丁浩九段戰(zhàn)勝楊鼎新九段奪冠,這是近兩年來世界大賽決賽首次進行面棋。疫情期間,圍棋世界大賽均通過線上賽形式進行,中日韓三國頂尖棋手無法像此前一樣對弈手談。相比面棋,作為應急形式存在的網棋有著各種風險,也少了競技體育本該有的魅力。



圍棋比賽,一個特別的環(huán)節(jié)是賽后“復盤”。一局終了,雙方暫時擱下輸贏,推心置腹拆解比賽,相互提高,這是圍棋特有的魅力。


剛剛結束的LG杯決賽,丁浩和楊鼎新兩場賽后均進行了長約半小時的復盤,這在網棋比賽中是見不到的。網棋對弈結束后,棋手們“立即下線”??瓷先ド倭恕皬捅P”這個可有可無的環(huán)節(jié),但圍棋比賽也少了些許韻味。


談及這3年網棋帶來的影響,新科LG杯冠軍丁浩坦言從成績上看對自己沒有影響,但總覺得有一些遺憾,下棋的儀式感也少了很多。丁浩稱之前下面棋,能跟著各項賽事去不同的地方,如今網棋則只需要一個房間、一臺電腦足夠,少了很多趣味,“(網棋的)感覺就像是一份工作,但面棋卻是生活的一部分,必須不能少的?!?/p>


疫情期間,很多比賽通過線上進行,棋手們面棋機會越來越少。為此,中國圍棋國家隊2022年5月、6月在衢州和成都組織了兩次集訓,為的就是給棋手們增加面棋機會。為備戰(zhàn)今年9月的杭州亞運會,國家隊賽前還將組織數次集訓。


中國圍棋協會副主席華學明表示,網棋只是在迫不得已情況下的一種方式,是一個時代的印記,待疫情“春暖花開”的時候,一定還是要下面棋,“從圍棋的角度來說,本質是面棋,只是因為疫情的特殊性,才有了面棋和網棋之說?!?/p>


華學明透露,今年3月初的扇港杯世界女子圍棋最強賽有可能成為最早恢復面棋的國際賽事。目前,中國圍棋協會正按正常程序申報,擬派中國棋手出國參賽。隨著各國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相信越來越多的國際圍棋賽事將會陸續(xù)回歸面棋,回到圍棋最初的模樣。閱讀全文>>>




英國海軍又出事故!這一次事故仍然是出在問題不斷的核潛艇上。



據英國媒體2月1日報道,英國皇家海軍前衛(wèi)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前衛(wèi)號的反應堆艙冷卻管道,在一次檢修中發(fā)現了螺栓脫落的問題,結果承包商巴布考克公司并沒有更換受損的零件,而是用膠水粘了回去,導致其中的一個螺栓再次脫落。事故曝光后,英國皇家海軍已下令開展緊急調查。一位英國海軍消息人士形容此事“是一種恥辱”,希望徹查,因為“核標準是永遠不能妥協的”。


在近期英國海軍這一系列事故中,最令人擔憂的是兩艘前衛(wèi)級核潛艇出的事故。因為,這代表了英國海軍對核安全的控制能力不足。


核潛艇作為鎮(zhèn)國大殺器,其海底行動極為秘密,一般情況下,即使北約成員國之間,也不會相互通報。這就增加了核泄漏的風險。如2009年,這次用膠水粘螺栓的英國前衛(wèi)號核潛艇就曾與法國的凱旋號核潛艇在大西洋發(fā)生了碰撞事故。


而近年來,英國海軍在亞太地區(qū)海域動作不斷。去年7月,英國就派遣核潛艇艦隊事宜與澳大利亞達成了協議,根據協議,英國核潛艇可以在澳大利亞駐扎到2040年。


英國除4艘前衛(wèi)級核潛艇外,還有多艘特拉法爾加級攻擊型核潛艇和機敏級攻擊型核潛艇。不管是哪種核潛艇進駐澳大利亞,都難以讓人安心。英國還借助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系(AUKUS),計劃協助美國為澳大利亞造8艘核潛艇。


按照英國海軍這些匪夷所思的出事記錄,英美出于地緣戰(zhàn)略考量對其所謂盟友搞的核擴散,肯定會升高西太平洋地區(qū)乃至亞太地區(qū)發(fā)生核事故的概率。


從這個角度說,英國海軍核潛艇用膠水修這個笑話的背后,還包含著更多的風險,不能不引人警覺。閱讀全文>>>


編輯 艾崢 設計 張瑤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