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春北京 文脈傳承”首都青少年文化交流推廣活動北京鐘鼓樓專場順利開展。來自全市的 40 名青少年相聚鐘鼓樓,通過古建探秘與趣味任務,深度體驗中軸線遺產(chǎn)的文化魅力。

探秘鐘鼓樓: 沉浸式破譯古人的時空密碼

作為北京中軸線北端的地標性建筑,鐘鼓樓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內涵。活動伊始,青少年們通過熱身游戲直觀對比了鐘樓與鼓樓的建筑外觀和功能差異——通高 46.7 米的鼓樓曾以 25 面更鼓傳遞“暮鼓”報時信號,見證著古代市井的繁華;47.9 米高的鐘樓則以明永樂年間的巨型銅鐘奏響“晨鐘”,聲波曾覆蓋整個京城。這里不僅是古代城市的計時中心,更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美學、歷法科學與王朝更迭的歷史脈絡,是解讀中軸線文明的重要窗口。

在“鐘樓尋鐘?青銅巨鐘的隱秘往事”環(huán)節(jié),所有孩子一起登上鐘樓二層,近距離觀察永樂銅鐘的懸掛結構與鑄造工藝,通過力學原理分析破解“萬斤銅鐘懸空百年”的謎題,同時結合清初歷法改革的歷史背景,在文物線索中推理順治時期中西歷法之爭的故事。

“鼓樓上的計時革命?中西文明的碰撞”任務則通過火鐘、水鐘、日晷等古代計時器模型展示,讓青少年直觀感受從“百刻制”到“二十四小時制”的演變,并通過趣味劇情了解康熙皇帝引入西方歷法的決策過程,在中西方計時文化的對比中理解開放與創(chuàng)新的意義。

從閱讀到實踐:將文字延伸為可觸摸的記憶

“青春北京 文脈傳承”首都青少年文化交流推廣活動始終以“讓古老文脈在青春中煥新”為使命,將閱讀與實踐深度結合,引導青少年在閱讀中思考,在實踐中感悟。

本次活動推薦書目為《北京古建筑藝術》,青少年翻開書頁,便能以文字為引,開啟一場穿梭至鐘鼓樓的時空漫游。鐘鼓樓晨鐘暮鼓的歷史典故與木構建筑的科學哲思交相輝映,古都規(guī)劃的政治智慧與中軸線地理布局的妙趣相得益彰 。書中特別以鐘鼓樓為例,將斗拱結構、報時文化、城市肌理等知識點串聯(lián)成跨學科課程,讓青少年在觸摸傳統(tǒng)文化脈絡的過程中,從晨鐘暮鼓的節(jié)律中感受時間管理的哲學,讓鐘鼓樓的飛檐斗拱成為理解北京古建筑藝術的鮮活注腳。

“青春北京 文脈傳承”首都青少年文化交流推廣活動由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指導,北京青少年服務中心主辦。全年以“京韻書香”為主題,圍繞“深度閱讀-沉浸實踐-創(chuàng)意表達”模式共舉辦15場線下活動。(耿彬)


來源:日照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