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樂山至雅安高速公路符溪收費站。圖/新京報我們視頻截圖
據紅星新聞報道,7月7日,在四川樂山至雅安高速公路符溪收費站外,一名司機與收費站工作人員因運輸的韭菜花是否該收費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有網友提出:蒜薹免收通行費,韭菜花為何卻不行?
對此,四川雅眉樂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根據有關規(guī)定,對整車合法裝載運輸全國統(tǒng)一的《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又稱“綠通目錄”)產品的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蒜薹在免費目錄里,而韭菜花不在其中。另據新京報我們視頻報道,四川符溪收費站回應稱,將給司機退款,對扣費一事將和司機做好解釋工作。
類似的爭執(zhí)并非個例。2024年,一名貨車司機發(fā)視頻稱,自己運送橘子經過浙江臺金高速涌泉收費站時,工作人員拒絕讓其走“綠通”。2023年,有貨車司機稱,其拉著紫薯從湖北襄陽宜城市南營下高速時被收了過路費,而此前他從江西南昌和湖北鄂州下高速時,兩地收費員并未收過路費。
表面上看,一再發(fā)生的撕扯與爭執(zhí)背后,似乎是收費站人員對鮮活農產品的認知問題,以及對綠通目錄的執(zhí)行態(tài)度,實則折射的是政策能否真正與時俱進的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蒜薹和韭菜花、紅薯和紫薯,確實“親近”得很,一般人也會認為它們屬于“鮮活農產品”。然而,決定高速“綠通”免費的,并不是人們的一般認知,甚至也不是植物學知識,而是政策依據。
不少人批評收費站工作人員“認死理”,但作為一線收費人員,依規(guī)辦事其實也是基本要求。因此,在處理此類問題時,不僅基層執(zhí)行人員需要靈活一些,綠通目錄也該與時俱進、動態(tài)調整。
當下,農業(yè)科技發(fā)展迅猛,不少新的蔬菜品種紛紛涌現,蔬菜的分類也越來越細。這就需要綠通目錄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常識,及時納入新品種,按照相應的原則要求,盡可能將各類新鮮蔬菜的名稱納入,以免給基層一線增加執(zhí)行難度。
事實上,針對此類情況,早在2022年11月,交通運輸部等四部門印發(fā)文件表示,針對部分蔬菜水果品種名稱相近、外形相似或存在別名、商品名,導致識別認定口徑不統(tǒng)一的問題,經商有關部門,按照“大眾化、入口吃,易腐爛、不耐放,種植廣、銷量大”的原則,對《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進行了修訂完善。
這無疑是一種積極的舉措?,F實中發(fā)現了問題,就從源頭治理,修改完善綠通目錄。這樣一來,很多爭執(zhí)也就不存在了。只是,這種修訂完善不應一次完成。兩年多過去了,從既有的爭議中似乎也可以看到,對綠通目錄的動態(tài)調整,仍有空間。
就此而言,該納入名單的名稱、種類,一定要及時納入。期待有關部門能體諒一線收費站和貨車司機的難處,把動態(tài)修訂綠通目錄盡快提上日程,真正做到“應免盡免”。
畢竟,切實降低社會物流成本,促進“菜籃子”供應,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相應的標準自然也容不得半點模糊。
撰稿 / 胡棲安(媒體人)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