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來自河南南陽的小姑娘七七因街拍走紅。視頻中,七七素顏出鏡,網(wǎng)友們贊她神似張柏芝,奉為神顏?;蚴且环N彩票,甚至可能是最大的彩票。一張美麗的臉,本身就足以讓人趨之若鶩。
而對更多普通人來說,美麗是一件需要努力才能維持的事。伴隨著顏值經(jīng)濟,“服美役”引發(fā)了很多爭論。這個詞語的命名以及持續(xù)流行,說明它具有相當強的解釋力。
如今,一個典型的“都市麗人”往往是這樣的:漂亮的眼睛;高挺的鼻梁;飽滿的嘴唇;考究的穿搭;光滑平整的肌膚;苗條修長的身材;良好的發(fā)質(zhì),豐滿的發(fā)量;拿得出手的日?;瘖y技巧;手指腳趾指甲形狀、顏色好看;手肘膝蓋等關(guān)節(jié)部位光滑細嫩;......這其中的任何一項,都需要花費巨大的心力與財力才能維持?!胺酪邸闭f出了很多女性共同的感受:如同勞役一般,為了維持美麗持續(xù)付出時間、精力與金錢。
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拒絕“服美役”。但這又帶來了新的問題:拒絕到何種程度?真的能拒絕嗎?我們想建立一種新的游戲,但我們的磚瓦太有限。這一切有可能從哪里得到突破?這篇文章是一個曾經(jīng)的“美役”人的自白,她講述了“美麗”的荒誕與復雜。
這里是“寫在理論邊上”專欄。對此前專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閱讀。骨折日記:疼痛教會我的一個女性主義者的動物倫理一次救貓事件:艱難的決策與漫長的十天(本文中涉及的皮膚問題及就診經(jīng)歷,僅為個人分享。每個人的膚質(zhì)不同,不構(gòu)成護膚建議。)
撰文|張婷
1
“服美役”的荒誕時刻
最近爆火的脫口秀演員小帕,談及自己曾長期遭受容貌困擾,因自己體毛重、手大、腳大而引發(fā)焦慮。而實際上,她已經(jīng)如此美麗。
脫口秀演員小帕。
當我們討論“焦慮”,卻發(fā)現(xiàn)它最終指向了“荒誕”。而這遠非第一次。
我之前寫到,即使在骨折期間,也希望自己盡量整潔、體面。我一直對外表比較敏感,后來發(fā)現(xiàn)有人可以對此毫不在意,頓時心生佩服。但就如同其他規(guī)訓一樣,敏感與否,有太多因素共同起作用。在意外表,不代表這個人更“軟弱”(當然也不代表這個人更“美麗”)。現(xiàn)在很多家長有意識地不讓孩子尤其是女兒頻繁地照鏡子,以此盡量減少她對外表的關(guān)注。我也一直以為這是由于自身性格以及成長環(huán)境造就的,直到很久之后,讀到更多相關(guān)書籍,我才確認這不只是個私人問題——它的確是一個結(jié)構(gòu)性的困境。
我一直很注意護膚。青春期沒長過痘,誰承想,工作多年后,開始長痘了。起初是臉頰泛紅,后來會有灼燒及刺癢感。去三甲醫(yī)院皮膚科,被確診為玫瑰痤瘡。之后做了很多過敏原測試,檢查了激素:沒有異常,也沒有常見的過敏。最后,醫(yī)生詢問我的護膚習慣與護膚產(chǎn)品,說可能是由于過度護膚導致的。
醫(yī)生開了鹽酸米諾環(huán)素(玫滿),同時建議刷酸治療。于是我開始定期去醫(yī)院刷酸,刷完水楊酸刷果酸。每次刷酸大概七八百元,不能報銷,幾個療程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這個過程里皮膚有了好轉(zhuǎn),但只要停止服藥或者停止刷酸,痤瘡就會復發(fā)。后來換了一家醫(yī)院,醫(yī)生又建議:皮膚敏感千萬不能刷酸。長痘是皮膚屏障受損,而刷酸會導致屏障受損更嚴重。
護膚這件事,也跟世界上很多事一樣,大家各說各話,各找各媽——充滿未解之謎。
《服美役》
作者: [意]毛拉·甘奇塔諾
譯者: 張亦非
版本: 聯(lián)合讀創(chuàng)|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2024年2月
某一個夜晚,臉頰又開始灼燒刺癢,我只能用冰袋降溫。摁著冰袋,想想這些年自己兢兢業(yè)業(yè)地“護膚”:爽膚水,乳液,精華,面霜,早C晚A,玻色因,視黃醇,煙酰胺,勝肽……最后,反倒因為勤奮護膚而導致了玫瑰痤瘡,真是荒誕啊。
很長一段時間里,我不敢再使用任何功效成分復雜的護膚品,只做最簡單的保濕。但皮膚問題仍然反反復復。
當然,這又是一個資本的圈套:它制造問題,再解決問題,最后賺得盆滿缽滿。但如果到此為止,事情還沒有那么復雜。
小帕在脫口秀段子里提及,她曾在經(jīng)濟拮據(jù)時斥巨資購買“黑繃帶”面霜。拒絕的困難之處,或者說事情的微妙之處在于:它的氣味、包裝、質(zhì)地都令她上頭——即使你看透一切,你無法拒絕一切。因為你看透的一切,正是包圍著你的一切。
在那個捂著冰袋的夜晚,我看著柜子上的“黑繃帶”面霜,開始蠢蠢欲動:它主打修復,要不再試試?于是,我用完了剩下的半罐面霜。吊詭的是,我的皮膚在那段時間真的穩(wěn)定了下來......
我同時也嘗試了抗炎飲食,改善了作息——變量太多,其實很難確定是某一個改變或某一個產(chǎn)品的功勞。但我仍然沒有擺脫護膚的“怪圈”。放棄護膚,或者精致護膚,都不容易。《服美役》一書的作者毛拉·甘奇塔諾曾呼吁,不要妖魔化護膚。她認為護膚代表一種儀式感,可以帶來很多好的作用,重要的是,區(qū)分護膚到底是出于取悅自己還是取悅他人。但仔細想想,這真的成立嗎?取悅自己,已然是當下最流行的營銷語匯。多么貼心,你的預判被預判了。
對很多女性來說,這樣進退兩難的荒誕感實屬“歷史悠久”。
小時候,大家以瘦為美,班級里發(fā)育最早的女同學,甚至會被嘲笑,于是爭相節(jié)食、減肥。瘦是最大的王道?!睹烂驳纳裨挕芬粫?,作者娜奧米·沃爾夫引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的數(shù)據(jù),在15歲至24歲的女性群體中,厭食癥換算下來的年平均死亡率比所有其他死亡原因加起來還高出約12倍。厭食癥已經(jīng)是美國少女的最大殺手。
但長大后,女孩們發(fā)現(xiàn),瘦還遠遠不夠?!懊馈庇痔岢隽诵碌囊螅涸撌莸牡胤绞荩撆值牡胤脚?。單純的瘦,成為一種新的“罪過”。主持人、譯者陳魯豫就曾因為瘦而飽受詬病。我們真的允許每個身體如其所是嗎?
審美看似多元,但多元的美,也帶來了多元的“束縛”。找到你自己的美,變成了新的魔咒。
2
美或者不美,都很難
“美麗”是一件極為占據(jù)時間、精力、金錢的事。如果你愿意,它幾乎可以占據(jù)你所有的時間。
就說化妝這件事,學會化眼妝這一項就是個大工程。眼妝包括但不限于野生眉毛、內(nèi)外眼線、自然的假睫毛、暈染適度的眼影、飽滿精致的臥蠶......這都需要大量技巧學習以及日常實踐,很可能要花費一個女孩三五年的時間。再比如,大眾流行審美中的“漂亮指甲”,意味著一個女性有固定的美甲習慣,每隔一個月就要及時將新長出的指甲覆蓋,重新補色或挫甲。這不僅考驗時間精力,對指甲健康也會有損害。有一段時間我做指甲較為頻繁,明顯覺得自己的指甲更加脆弱了。
這只是最基礎的日常保養(yǎng)。很多女性還會定期安排醫(yī)美項目。對自己五官不滿意的,甚至還要動刀解決。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每年因醫(yī)美事故致殘致死約10萬人,其中絕大多數(shù)是女性。因注射玻尿酸失明,因隆鼻導致皮膚潰爛,因抽脂命喪手術(shù)臺......這都是我們有公共記憶,甚至反復出現(xiàn)的新聞事件。
《某種物質(zhì)》電影劇照。
美役不僅束縛著最刻板的“男凝”視角下的女性,獨具風格的美麗背后,幾乎都意味著大量的精心打磨。即使是tomboy(假小子)式的呈現(xiàn),也被認為需要精心打理的短發(fā),講究的中性穿搭,漂亮的五官,獨特的氣質(zhì)。在社交媒體走紅的“酷颯”女孩,甚至更要符合極致美麗與中性外表之間的反差。每一個出現(xiàn)在我們視野當中的女性,不管是線上互動,還是線下社交,都多少感到“美”的召喚。我們很少見到以展示“不美”為目的的圖像,即使有,也會迅速被審美機制收編為一種新的“美”:素顏美,中性美,松弛美,慵懶美……一切的風格與個性,最終只是成為“美”的前綴——一種不同的形容詞。
人類的復雜之處在于,我們是作為一個整體存在的(雖然常常被肢解),外表的美或丑,在一個動態(tài)的,鮮活的人身上會發(fā)生奇異的、嶄新的化學反應。這樣的理念讓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是美麗的。但,我們的預判再次被預判了。如果個體的美麗是流動的,那么它就是可變化的,它就是可演進的。這種“演進”帶來新的問題:我們應該在何時停止?
脫口秀演員王小利在段子里調(diào)侃“婚紗給我的唯一感覺就是勒得慌”。她是多么敏銳。為了拍攝婚紗照,我試過很多件婚紗,幾乎所有的婚紗都是一種美麗酷刑。為了保持挺括,很多婚紗會在胸部或者腰部放置魚骨塑形,有些在下擺還需要裙撐。即使沒有支撐材料的婚紗,也往往有著復雜的綁帶或是緊身的收腰設計。當我最終挑選出心儀的婚紗,肋骨已經(jīng)被魚骨戳得通紅。幾乎每一場婚禮背后,都需要“新娘”花費一整天甚至數(shù)天去試紗,之后還需要花費數(shù)小時試妝。
拒絕“服美役”,是否意味著拒絕婚紗,拒絕化妝,進而,拒絕一切儀式化的展演?我們想設計自己的“游戲”,我們的磚瓦卻太有限。很多女性已經(jīng)在實踐不化妝,不買(少買)衣服,不留長發(fā),不涂指甲油…… 但如此似乎變成了一個新的“競賽”:頭發(fā)沒有最短,只有更短。對于那些喜歡化妝,喜歡穿新衣服,喜歡留長發(fā)的女性來說,“服美役”的指控是否構(gòu)成了新的壓力?最終,我們只能回到:每個人做自己能做的,選自己能選的。
當看到穿著婚紗、做好發(fā)型、畫好妝容的自己,我發(fā)出驚嘆:真美。但是如果考慮到為了這“真美”所付出的時間、精力與心力,這的確是一個性價比極低的“工程”。明星為外表所做的“投資”,都可以成為他們的生產(chǎn)資料,最終轉(zhuǎn)化為生產(chǎn)力。對大多數(shù)普通人來說,對著鏡子驚嘆“真美”,最大的作用可能僅限于自我欣賞。
《某種物質(zhì)》電影劇照。
但是,當我某天覺得自己“很好看”,的確會更有力量感。這又變得復雜起來。在現(xiàn)行的審美框架下,美貌具有“賦權(quán)”能力,或者說,美貌本身即是一種權(quán)力。網(wǎng)友們總是擁有精準的直覺——最近大家喜歡用“權(quán)威”來形容美麗:這是一張權(quán)威(美麗)的臉。
這不等于說擁有美貌沒有壞處和陷阱。這一處境的困難之處在于,你知道“美貌”的權(quán)力感是從被凝視中獲得的,但你還是會體會到那種力量,或多或少。
歸根結(jié)底,如何區(qū)分這種力量是被建構(gòu)的還是屬于自己的?如何去區(qū)分,一個女性想畫精致的妝容,穿精心搭配的服裝,是因為她想取悅自己還是因為她想暴露在他者的目光之下時感受到力量?抑或者這兩者已經(jīng)合二為一。
這的確太難了。
3
新的凝視可能嗎?
“服美役”的怪圈,其實與優(yōu)績主義如出一轍。
如同你可以變得“更成功”的許諾一樣,你永遠可以變得“更美麗”。新的風格出現(xiàn),馬上被審美機制收編。只要能進入生產(chǎn)體系,一切皆可成為新的生產(chǎn)資料。
這讓我想到,前幾天看到一位博主(@旗的二次申辯)的感慨:現(xiàn)在的互聯(lián)網(wǎng)鼓吹裸辭的博主都偷偷地買了房,教做抗炎食譜的凍齡美女已經(jīng)整容二十次,批評優(yōu)績主義的都是北大畢業(yè)的,叫你上班摸魚的其實根本不用上班,雅思八分的人讓你別學英語,爽文大女主其實都悄悄結(jié)了婚(這一條跟前面的有點不一樣,兩者并不沖突,只是不符合“期待”),有些話聽聽得了,識別內(nèi)心欲望,捂住耳朵,過好自己的人生吧。
這個調(diào)侃恰到好處地點破了“皇帝的新衣”之下的“新衣”。優(yōu)績主義的怪圈難以打破,正因為它是一個結(jié)構(gòu)性的困境??吹竭@個怪圈并不難,要擺脫它卻不容易,作為個體,很難徹底地退出。但這不代表批判沒有意義:這的確是一個變革的時刻。
《美貌的神話》
作者: [英] 娜奧米·沃爾夫(Naomi Wolf)
譯者: 殷曼楟
版本: 后浪·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2025年5月
木心古早時候?qū)戇^一篇《論美貌》,他寫道:美貌是一種表情,而這個表情的意思,就是愛。彼時讀到,我一下子明白了為什么演員這個職業(yè),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被默認需要擁有一定程度的美貌。因為那是一個靠獲取觀眾的愛而存活的職業(yè)。他們需要感染甚至操縱觀眾的情緒。而最好的武器,也最天然、最不易被察覺的武器,便是美貌。
《美貌的神話》一書的作者娜奧米·沃爾夫卻提出了一個完全相反的論證:美貌是愛最大的敵人。她認為,在美貌的神話中,存在一種固有懷疑:美麗的女性不能相信能夠僅憑她自身而被愛。當美貌消失時,愛會去往哪里?美貌是一種權(quán)力,也是一種貨幣,卻唯獨不是我們自身。只要美貌與愛之間的強關(guān)聯(lián)沒有被解綁,“服美役”大概會一直存在下去。
但這種解綁并非不可能發(fā)生。這兩年有幾部好萊塢電影在選角時,特意選出了一些在傳統(tǒng)意義上被認為“丑”的女演員做主角,因而備受攻擊。也許制片方或者選角導演作出如此選擇僅僅是出于“政治正確”的考量,但或許會從這里撕開一個裂縫,改變?nèi)祟惖挠^看機制。最終我們會到達一個新的地方:好看與否,美麗與否,都沒什么大不了的。誰知道呢?
《某種物質(zhì)》電影劇照。
曾經(jīng)提出男性凝視理論的哲學家勞拉·穆爾維,近年對她的理論進行過一次新的補充。她在其中談及了“女性凝視”的可能性。通過探索神話、民間故事和女性偵探,她將女性的觀察方式與好奇心聯(lián)系起來:“(這種觀看是)對知識的渴望、對用心靈之眼去看的渴望。一方面,這可能意味著去性別化,是對凝視中的欲望元素的壓抑。另一方面,好奇心提供了一個停下來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刻:去反思、解讀,通過陌生化的視角去看待已然被陌生化的事物?!?/p>
電影業(yè),也曾經(jīng)是一個被男性統(tǒng)治的行業(yè),他們曾主宰著其中的權(quán)力與審美。而如今,越來越多的女性正在拍攝、創(chuàng)作、制作電影。也許這些新的女性電影創(chuàng)作者們會為影視行業(yè)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觀看機制。
或許在未來,人類能夠迎來這樣的一天:我們打量彼此的目光,不再首先落在“好看與否”。我們的觀看機制將不再由美貌來牽引,而是由善意的好奇心來牽引。
到那時,美貌與愛之間的糾纏或許會被打破。那么取而代之的“第一眼”,會是什么呢?
撰文/張婷
編輯/劉亞光
校對/薛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