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犖乘坐通勤巴士前往機場。


午間,香港東涌的公寓里,廉犖仔細整理好筆挺的飛行員制服。拖著飛行箱,她步行五分鐘抵達公交站。通勤巴士載著她駛向機場,窗外是她百看不厭的上班路風景。四個月前,這位曾經(jīng)的文科女生與空乘,首次以二副機師的身份,親手將空客A350送上云端,執(zhí)飛洲際航線。


廉犖在模擬機內(nèi)訓練。


與此同時,在愉景灣一個溫馨的出租屋內(nèi),孫鈺明正與妻子和兩個孩子告別。一個溫暖的擁抱后,這位30歲的前飛機維修師也匯入香港清晨的人潮。今年五月,他同樣以二副機師的身份,開始駕馭A350寬體客機,完成了從“修飛機”到“開飛機”的華麗轉(zhuǎn)身。


孫鈺明準備執(zhí)行飛行任務(wù),離開家前與孩子告別。


他們的飛行之路并非坦途。廉犖大學時滿懷熱情參加招飛,卻因“今年不招女生”而夢碎;孫鈺明則由于各種限制,當時與招飛錯過。全球女性飛行員比例僅約4%,零基礎(chǔ)轉(zhuǎn)行更是難上加難。一次偶然的機會,國泰航空一項打破年齡、專業(yè)、經(jīng)驗甚至身體條件限制的飛行學員計劃,向他們敞開了大門。經(jīng)過層層選拔,他們成為首批入選的內(nèi)地學員,遠赴澳大利亞接受為期一年的嚴苛訓練。


在香港愉景灣的家中,孫鈺明查詢執(zhí)飛航班資料。


在準備室,孫鈺明和廉犖與飛行教員討論飛行計劃。


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的航校,挑戰(zhàn)是巨大的。全英文教學、艱深的專業(yè)術(shù)語、密集的課程,讓文科背景的廉犖倍感壓力,坦言“時不時需要哭一哭來釋放”,連有飛機維修經(jīng)驗的孫鈺明也直呼強度“堪比高三”。最難忘的是單飛(Solo)后的傳統(tǒng)——完成首次獨立飛行的學員,會被同伴們從泳池邊“扔”進水里,象征性地“潑冷水”,提醒他們戒驕戒躁。還有導航(Navigation)課上的“盲飛”訓練:戴上遮光面罩,僅憑儀表和計時感知飛行,摘下面罩后必須在暈頭轉(zhuǎn)向中迅速辨明方位、重新規(guī)劃航線、找到陌生機場并完成降落,整個過程需要極致的冷靜和多任務(wù)處理能力。這些在高壓下腎上腺素飆升的“打怪升級”經(jīng)歷,成為他們飛行生涯最深刻的烙印。


孫鈺明和廉犖進行模擬機訓練。


廉犖走進公司大樓。


如今,兩人已在香港正式開啟飛行生涯并安家落戶。生活的畫卷也隨之展開新的篇章。廉犖的丈夫同樣是航空從業(yè)者,兩人早已習慣了聚少離多的行業(yè)特性。在休息日,廉犖在香港住所樓下的超市內(nèi)購買新鮮的水果蔬菜。孫鈺明則笑稱自己正經(jīng)歷“粵語強化訓練”。全家搬來香港后,從街市買菜、假期帶著妻兒去周邊撒歡,是他最放松愜意的時刻。


孫鈺明和妻兒在一起。


談及駕駛A350翱翔天際的感受,孫鈺明眼中閃爍著光芒:“每一次推動油門,感受這龐然大物平穩(wěn)離地,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感和夢想成真的喜悅,難以言表?!绷疇蝿t特別享受巡航時三萬英尺高空的寧靜:“只有儀表盤的熒光與舷窗外的星辰相伴,那種純粹的專注和對飛機的掌控感,令人著迷?!?/p>


廉犖在香港住所樓下的超市內(nèi)購買水果蔬菜。


夜幕降臨,廉犖駕駛的航班劃破香港璀璨的燈火,飛向遙遠的星空;孫鈺明則在香港愉景灣的家中,給孩子們讀著睡前故事。從北國雪原到嶺南海濱,從零基礎(chǔ)的門外漢到駕馭先進客機的飛行者,廉犖和孫鈺明以香港為新的起點,將人生的軌跡堅定地書寫在浩瀚云天之上。他們忙碌而充實的日常,印證著這座城市的跑道,依然為所有硬核夢想敞開。


記者 陶冉 攝影報道

編輯 張鶯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