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動一時的法國巴黎盧浮宮盜竊案風波未平。截至目前,據(jù)法國一位檢察官稱,這次案件中遭遇失竊的八件珍品估值超過1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7.12億元),“但與這次盜竊造成的歷史損失相比,這根本不算什么”。
這起盜竊案發(fā)生在當?shù)貢r間10月20日上午9時30分至9時40分之間,正值博物館向訪客開放后不久。四名竊賊使用一輛配有升降平臺的卡車(類似搬家公司使用的設(shè)備),通過塞納河附近的陽臺進入阿波羅畫廊(Galerie d'Apollon)。其中兩名竊賊使用電池驅(qū)動的圓盤切割機切開玻璃窗,進入博物館內(nèi)部。他們隨后威脅保安,迫使其疏散現(xiàn)場,并從兩個玻璃展示柜中偷走了展品。整個過程僅用了七分鐘,竊賊還騎著摩托車逃走了。
據(jù)當?shù)鼐椒Q,這次共有八件物品被盜,包括王冠、項鏈、耳環(huán)和胸針,全部來自十九世紀,曾屬于法國皇室或帝國統(tǒng)治者。另外還有兩件物品,包括歐珍妮皇后的皇冠在現(xiàn)場附近被發(fā)現(xiàn),疑似是在逃逸過程中掉落。當局正在檢查其是否受損。

電影《驚天魔盜團》劇照。
珠寶歷史學家卡羅爾·伍爾頓 (Carol Woolton)曾擔任《Vogue》雜志珠寶編輯20年,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盜賊從盧浮宮藏品中“精挑細選”了最重要的寶石。這些“美麗、大而無瑕的寶石”很可能會從底座上挖出來出售,但歐仁妮皇后的王冠除外,因為王冠上鑲嵌著較小的寶石,而且“太燙了,無法處理”,她補充道。
目前法國國內(nèi)的追索工作仍在繼續(xù)。但不少專家對此持悲觀態(tài)度,他們認為現(xiàn)在搶救可能已經(jīng)太晚了。這些文物很可能會以低于原價的價格出售并被走私出法國。
盧浮宮失竊案讓許多法國人深感震驚,他們對這些珠寶懷有深厚的感情。法國珠寶商 維弗之家(Maison Vever)的文化遺產(chǎn)主管亞歷山大·萊杰(Alexandre Leger)表示:“我們不一定喜歡珠寶,因為它象征著權(quán)力,而在法國,這并不一定具有好的含義?!?/p>
不過萊杰同樣表示:“但不可避免的是,被盜的東西既屬于我,也屬于你。它屬于法國,所以每個人都擁有這些物品的一小部分,就像每個人都擁有蒙娜麗莎的一小部分一樣。”他形容這次失竊,“就好像有人從我們這里偷走了蒙娜麗莎……有人偷走了法國?!?/p>
這也是自1911年《蒙娜麗莎》失竊以來,盧浮宮博物館最轟動的一次搶劫事件。1911年,一名意大利博物館員工藏身于盧浮宮博物館的儲物柜中過夜,隔天從一個僻靜的畫廊墻上直接拿起了當時鮮為人知的《蒙娜麗莎》,用工作服包裹后夾在腋下,然后走出博物館。這幅畫在兩年后被尋回,犯人后來被發(fā)現(xiàn)是一名意大利民族主義者,他表示他之所以犯案,是因為相信這幅達·芬奇的杰作應(yīng)該屬于意大利。而今年的這起竊案也發(fā)生在距離《蒙娜麗莎》僅幾步之遙的畫廊內(nèi)。
該案引發(fā)了公眾對法國藝術(shù)品安全防護水平的嚴重質(zhì)疑。盧浮宮館長勞倫斯·德卡爾斯(Laurence des Cars)在此次劫案發(fā)生后一度并未發(fā)表任何公開聲明,但由于公眾對法國博物館缺乏安全保障的憤怒日益加劇,他已于周三出席法國參議院文化委員會的聽證會。早在今年 1月,德卡爾斯曾警告法國文化部長拉奇達·達蒂(Rachida Dati),該博物館“陳舊程度令人擔憂”,迫切需要進行大規(guī)模翻修。另據(jù)法新社等媒體報道,法國審計院在一份時間跨度覆蓋2019年至2024年的文件中也指出,盧浮宮的安全升級“持續(xù)”推遲,其中包括博物館一側(cè)只有四分之一的區(qū)域被視頻監(jiān)控覆蓋。
參考鏈接:
1.Can France retrieve its priceless crown jewels - or is it too late?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kgk0y97v0go
2. Jewels stolen from Louvre museum in Paris valued at $102m: Prosecutor
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5/10/22/jewels-stolen-from-louvre-museum-in-paris-valued-at-102m-prosecutor
編譯/申璐
編輯/劉亞光
校對/張彥君
